1我心中的杜甫
杜甫字子美,与李白同为唐代诗坛上的两个巨人。唐代是中华农业文明发展的顶峰,而盛唐又是唐代的尖顶。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分界线。因而也是中华农业文明由盛转衰的分界线。这条分界线,把这两个巨人分隔在山顶的两侧:李白站在往上走的一侧,头是仰着的,看到的是无穷尽的蓝天,悠悠的白云和翱翔的雄鹰,因而心胸开阔,歌声豪放;杜甫站在往下走的一侧,头是低着的,看到的是小径的崎岖,深沟得阴暗,因而忧心忡忡,割声凄苦。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标志,盛唐过去以后,他就凝固成一座无法攀登的危峰,使后人感到可望而不可及;杜甫是由盛唐转入中唐的代表,他从忠君爱国的立场出发,痛斥祸乱,关心人民,因而随着封建秩序的日益强化,他成了后代诗人学习的楷模,成了我国古代影响最大的诗人。
由于影响大,保存下来的有关他的古迹也就特别多。他出生在河南巩县,在这里度过青少年时期,于是这里有杜甫的故里纪念馆。三十五岁左右他到过长安谋求官职,曾“朝叩富儿门,幕随肥马尘,残杯与冷炙,到出潜杯心”(《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》),而一无所获非常卑微地呆了十几年,陕西长安县于是有纪念他的杜工祠,安史之乱中,他逃往四川避难,路过甘肃成县时,曾停留一段时间,于是这里也有一座纪念他的杜甫草堂,他在成都住了将进四年,这里纪念他的杜甫草堂是很具规模的,也是人所熟知的,五十七岁时他离开四川,经湖北转入湖南,两年后死在这里,于是湖南平江县这里有纪念他的杜甫墓。
杜甫在唐代诗名并不大,跟无法和李白相比。五代时韦编选的《才调集》,选唐诗一千首,里面连杜甫的名字都没有。可见在当时,杜甫还谈不上什么知名度。到封建秩序开始强化的宋代他才变的诗名赫赫,到明、清时期,他才被尊为是圣。
2我心中的杜甫
读着杜甫的诗长大!知道杜甫是“诗圣”,杜诗是“史诗”,这是众人皆知的。但在我心中一千多年前的杜甫却是一个近在咫尺,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和蔼可亲的长辈!每当我打开厚重的散发墨香的书本,用心去品味他的诗句,总能在喧嚣的尘世中让我浮躁的心沉静,在茫茫书海中寻找着心灵的慰藉。
在我心中他是忧国忧民的典范。《兵车行》、《三吏》、《三别》、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、《丽人行》、《春望》等无不反映出他那心系苍生情牵天下的情怀。
“忧端齐终南,澒洞不可掇”,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身着用怨恨织成的衣衫,用愁苦覆盖脸面的老者。脚步里透着沉重,举止中饱含压抑,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对世道的无奈与不满,他愁苦的不是自己的窘迫,而是百姓的艰难,他担忧的不是自家的一日三餐,而是整个国家的危难。于是,在我心目中,他就是“无私”与“伟大”的化身。
借问新安吏:“县小更无丁?”“府帖昨夜下,次选中男行。”“中男绝短小,何以守王城?”“莫自使泪枯,收汝泪纵横,眼枯即见骨,天地终无情!”饱含诗人对受难的人民的极其真实深切的悲悯之情。
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”,“吾庐独破受冻死也足”,把自己与人民的苦难紧密结合,得出人民遭受的痛苦比自己还深,他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是多么令人折服呀。这是何等的悲壮,何等的可贵,令天下所有的诗人在他高尚的品质面前黯然失色。
在我的心中他是感情真挚的良友。“人生得一知己足矣。”当他在洛阳遇到“赐金放逐”的李白。两人一见如故,同游名胜古迹,同写万丈诗篇,同醉同睡同奔放!有诗为证:“醉眼秋共被,携手日月行”。两人亲如兄弟。不分彼此。
其实他和李白交往的时间并不长,但当李白遭遇危险时,他却魂牵梦绕,再三写下《梦李白》、《天末怀李白》等一系列肝胆相照感人至深的诗篇。
“笔落惊风雨,诗成泣鬼神”,夸奖李白的诗歌;“敏捷诗千首,飘零酒一杯”,感叹李白的才思;“出门搔白首,若负平生志”,为李白鸣不平;“落月满屋梁,犹疑照颜色”,抒发对李白的思念;“千秋万岁名,寂寞身后事”,这是对李白的定论吧?在这些诗中,既有对李白诗歌积极的推崇,又有对他诗歌地位崇高的评价,也有对李白郁郁不得志的深厚同情,还有对他真挚的友谊,表现了“诗圣”谦虚的情怀和诚挚的心灵。
他在夔州离开自己住过的一所房屋时,也不能忘记以前常来自己院中打枣为食的邻家老妇人,特意写了《又呈吴郎》诗,嘱托新主人对她应多加体谅。
在我心中他是善夫慈父。“老妻画纸为棋局,稚子敲针作钓钩”、“粉黛亦解苞,衾裯稍罗列。瘦妻面复光,痴女头自栉”,苦难中充满乐趣,调侃中充满温情。
“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香雾云鬟湿,清辉玉臂寒。何时倚虚幌,双照泪痕干!”表达了被战火阻隔的妻子的怀念,其情感是何等的真实。
“峥嵘赤云西,日脚下平地。柴门鸟雀噪,归客千里至。妻孥怪我在,惊定还拭泪。世乱遭飘荡,生还偶然遂。邻人满墙头,感叹亦歔欷。夜阑更秉烛,相对如梦寐。”诗中呈现一幅戏剧性的异常感人的场面。他们一家人重新相见时,彼此如在梦中、亦惊亦悲亦喜的复杂心情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,又是多么的感人至深啊。千百年来,它不知引发了多少人内心的共鸣!
在我的心中,杜甫是诗圣,是一个与祖国生死相依,与人民休戚与共的炎黄子孙,更是一个热情善良,情感真挚的邻家长辈。
3我心中的杜甫
他用那一首首感伤的诗,抒发着对世事苍茫的感慨与无奈。
他壮志凌云,但那残酷的现实却让他无语了。
他想改变这一切,想社会安定,人民生活平等幸福,但望着那破败的城墙,只得默默的擦拭眼角的泪水。
杜甫也曾像李白那样,年少轻狂。游山玩水,过神仙般的梦境生活。满心欢喜,写下了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的豪言壮语,他相信他会攀上事业的顶峰。
然而,世事易变,“安史之乱”的爆发使唐王朝迅速走向衰败。他想投奔唐肃宗,为社会出一点力。然而在他投奔的途中,竟被叛军所囚禁。他满是悲伤,写下了著名的《春望》。那句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更抒发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。
然而当他终于逃出来,又继续踏上投奔之路时,眼前的一切又让他痛心不矣。叛军的猖狂使得原本胜利在望的唐军大败,唐军将领到处抽丁补充兵力。那一幅幅悲惨的景象让他触目惊心。面对这一切,没有人能了解他心中的矛盾与痛苦。最终,他无语了,只得又借诗抒怀,写下了《三吏》,《三别》。官吏的如狼似虎,民不聊生的情景被他详细的记录在了诗中。
杜甫一生充满了坎坷,他没有完成他的事业,但他那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足以证明他的价值。
杜甫--我心中的最伟大的诗圣。
他虽没有李白的那种逍遥与快活,但他那沉稳多情的心,足以打动每一个人。
4我心中的杜甫
一位中国的诗魂,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--杜甫。千百年来在中国主流诗坛上占据不可或缺的位子!
他的诗是血与泪的凝结,是千年寂静历史的回音。想起那一句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。”我的热血在沸腾,仿佛看到了一位形单影只的耄耋老人,那深陷的眼眶、枯黄的面庞与他兼济天下、心系苍生形成鲜明的对比。他的“三吏”“三别”道尽天下的辛酸,“安史之乱”摧毁了盛唐的繁荣却造就了杜甫伟大人格与诗格,他的每一句诗都惊天地泣鬼神,让人心悦诚服,真可谓“国家不兴诗家兴”
我来到杜甫草堂,推开那尘封千年的大门,“吱呀”一声,打破了那永恒的孤寂。“对!”他的知己来了!他苦苦探寻的知己来了!来了!!我清晰的看到他坚韧的面庞上未干的泪痕,那千年不死的老槐树是他灵魂的寄处。咦...他是喜极而悲吗?还是对无穷无尽虚荣赞美的寒心?他的洁身自好不需俗人的夸耀。“草堂”是他心境的召示!他是在为没人继承他的遗愿而痛心吗?可是如今不是国泰民安、安居乐业吗?“噢,”我明白了,他那犀利的目光早已洞察出世事的虚无,那繁荣的背后是更大的灾难。千百年来,他独自一人在如水的月光下早已看清了人心的险恶。如今的我们进将他发杨到了极致,怎叫他不心痛。“杜甫,杜甫,你出来吧!”“这是人愚钝不堪见我怎么关怀。我懂你、知你,可我却无能为力啊!”我怅然对着草堂大喊,四周了无生气。回音带着杜工无尽的伤痛,让我心力憔悴。我俯身长跪。腥红的眼睛里血泪涌出。“世人皆醉我独醒,”我无奈,真的无奈。只愿永世与杜甫相知,借酒消愁永世不醒!望着过路世人无知的目光,我与杜甫竟相泪眼。一口鲜血喷出,我走了。我终于走了。终于脱离了这个幼稚无知的世界。“哈哈哈哈哈”我悲壮的笑声在空中回荡......
杜甫你在我心中无与伦比的地位,不是几个别有用的人给你下个定义就会改变的。我与你永世相知!永世为友!亦永世不醒!!!!!!
小编推荐:
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:mw7482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