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《清兵卫与葫芦》读后感(一)
清兵卫的命运确实让人感到可怜,他父亲与教员的封建思想对清兵卫兴趣的扼杀,引发了我的许多思考。但是这毕竟是外界因素,内在的因素却是清兵卫一味地退让。开始的时候,清兵卫对葫芦热衷得厉害,后来在一次讨论中,父亲呵斥了清兵卫一句,他就不敢作声了,教员没收了葫芦、父亲砸碎了葫芦,彻底地破灭了他的葫芦梦。我们在叹惜这一小高手被封建思想扼杀的同时,难道就没有注意清兵卫自身的态度?从热衷到无言,从无言到屈服,清兵卫不敢吭声,没有捍卫他的兴趣,任由封建洪水淹没他的思想,湮灭了他的自由。
处在当时封建社会中,清兵卫的处境的确艰难,但是他以牺牲自己的兴趣来换得一丝的“和平”,这是不值的。因为在当时的封建思想下,只要背离了封建思想的事,都会遭到排斥甚至扼杀。清兵卫没有退路,就算换了其他兴趣,也必定遭到毁灭。从文章最后一段可以看出,所以他应该尝试着反抗。
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16岁时就继承了皇家室内设计商父亲的世袭权利,父亲希望莫里哀能继承他的事业。但莫里哀陶醉于文学戏剧之中,甚至走上戏剧舞台。他父亲曾严厉责备他,也曾由于老师出马,但他坚持他的兴趣,克服重重困难,创作了许多不朽的戏剧。少年时代的毛泽东也生活在封建思想严重的家庭中。毛泽东反对读“四书五经”式的封建教育,他敢于坚持自己对西方科学的兴趣,不惜与父亲动真格,终于如愿以偿。
生活中的我们有许多兴趣,但有的遭到反对,我们应相信,只要是好的,对我们有益的兴趣,我们都应坚持而不能放弃。
许许多多像清兵卫的人站起来吧!坚持自己好的兴趣,才是我们对封建思想发自内心深处最深而有力的批判。
2《清兵卫与葫芦》读后感(二)
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兴趣,而且是别人不应该也不能干涉的。一个人如果热爱什么就应该坚持下去,不应该去管别人说些什么。
今天读了《清兵卫与葫芦》一文后让我很同情清兵卫,也为他的命运而感到惋惜。在当时封建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,他也很难不听父亲和教员的话。但是这都是外界的因素,主要还是清兵卫自己的原因。从最初的极度热爱葫芦到被父亲呵斥了他一句,他就不敢作声了,教员没收了葫芦、父亲砸碎了葫芦,彻底地破灭了他的葫芦梦。在我们惋惜这一小高手在被扼杀的同时还应该去想想他自身的原因。
这本是他的梦想,但因为父亲就不敢做声了,知道教员来后他彻底放弃了他的梦想,而改为绘画了。他的梦想是被封建主义给泯灭了,他是个悲剧的人。在那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想反抗真的是很难,但是他不应该以放弃自己爱好来换取父亲对他的态度。因为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做什么有违封建主义的事都是会被扼杀的。尤其是他热衷于绘画之后就忘记了他曾经热爱葫芦这事。所以他应该尝试着反抗,最少要有反抗的精神。
生活中我们也有很多的兴趣,但是又有多少人因为家长和老师的反对就放弃了?我们应该去相信。只要是好的兴趣,对我们有益的兴趣,我们就应该去热爱它!
让我们不要做现实中的清兵卫,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,这才是我们对反对最有利的抗拒!
3《清兵卫与葫芦》读后感(三)
“可是他的父亲,对于他的喜欢绘画,又在开始嘀咕了。“当最后一行字映入眼帘,心里顿生一抹浓厚的悲哀。清兵卫放下了葫芦,却又要面临下一个十字路口……
当最初的梦想被灰尘所掩盖,当希望之火的光晕渐渐模糊远去,当孤舟被激浪玩弄于股掌,我们迷惘了,却也懂得了什么。
我们都会有那么一个梦想,或许是拥有一个具有欣赏价值的葫芦,或许是背上画板去写生,亦或是收集满满一本子的邮票,当然,也可能是要成就一番宏图伟业。我坚信最初的那一粒种子必须要深入泥土,否则会被雨水冲刷,烈日烤晒,也就长不成一株树苗。然后树苗要将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入土中,吸收雨露、阳光的滋养,将外界不利的条件对自身的损害降到最低,在自然界所谓的“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”中坚强勇敢地活下去。
那个叫清兵卫的孩子,着实令我钦佩和担忧,钦佩的是他的执着以及面对改变时的适应能力,但更令我担忧的他自立和定力,虽然父母的主意很重要,但也要依自身情况而定,别人越否定你,你得坚持、不放弃,让大家瞧瞧你的成功,这是我所敬佩的。也许玩弄葫芦是不务正业的,也许这孩子的价值决不止区区六百块,但也不能每次都被干扰,“嘀咕”也可以是一种鼓励,让你坚定信心,摆正心态,当他成家立业,远离父亲之后,面对他的是“多姿多彩”的社会,每个人的观点,想法都不同,难道要一直随波逐流吗?
也许我把这篇文章理解错了,但我认为既然是“追求个性解放,提倡人道主义”,当然读后感也得追求个性吧!
小编推荐: 《长歌行》读后感 《大堰河——我的保姆》读后感 《草莓》读后感
请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:mw748219